按钮文本
陕西省农业品牌网欢迎您!咨询电话:029-81318081
曹海云:圆了全村的小康梦
来源: | 作者: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 发布时间: 2021-07-28 | 1643 浏览 | 分享到:


宝塔区河庄坪镇刘兴庄村党支部书记曹海云正在大棚里打理西红柿。

“喂,习安哥,我家的甜瓜熟了,你家的怎样?要是不好卖就给我说,我给咱想办法。”刘兴庄村党支部书记曹海云在自家大棚里采摘甜瓜的时候,还不忘给其他种植户打电话,关心甜瓜的销售情况。

村民都说曹海云就是操心的命。女儿对他说,为村里的发展奔波了几十年你累不累,不要干了,享享清福吧。曹海云说:“不累,我习惯了。”

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刘兴庄村地处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村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曹海云也不例外,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

因其有文化、能吃苦,1977年,19岁的曹海云作为村里少有的“知识分子”,被村民推选为生产队长,这一干就是15年。“村里大部分是山地,收成低。我们就下大力气修梯田、打坝。”63岁的曹海云说,“那些年,基本没有机械,全靠人工苦干。”曹海云带领群众修建了21座大小不等的淤地坝,形成了300余亩坝地,为以后发展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97年,曹海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从此,肩上的重担再没有放下。为了村里的发展,曹海云到处奔走争取项目。“因为村里条件差、底子薄,每干一件事都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他说,“刚开始跑项目还有点不好意思,后来就习惯了。”

在曹海云的带领下,刘兴庄村的状况逐年好转。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曹海云抓住政策机遇,硬化道路、新建广场、美化村庄……刘兴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展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但发展什么产业就得和大伙商量着办,既要见效快,还要让群众积极参与。”曹海云说,全村共有216户626人,大多数年轻人都进城了,常住人口只有54户122人,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和村民大会,根据村情实际,村民一致认为,应以棚栽业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产业。按照发展规划,村集体流转了土地,统一建设大棚,再承包给村民种植,先后发展各类蔬菜瓜果大棚56座、100多亩。

为了提高果蔬品质,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曹海云联系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引进施用蚯蚓肥种植技术。“施用蚯蚓肥种出的甜瓜口感就是不一样,市场价格是普通甜瓜的两倍。”村民曹习安说,“曹海云为大家操碎了心,每到瓜熟季节他都想办法帮大家推销,去年他把全村的甜瓜都推销完后,才销售自家的,因为错过了价格高峰期,他家棚均收入最少。”

“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户都不能少。”曹海云操心最多的是村上的困难群众。

村民何随随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曹海云多次上门给他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发展养殖业。借助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东风,何随随从饲养5只猪崽起步,发展到现在,成为存栏80多只生猪的养殖大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在延安市区买了商品房。

曹海云不光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还大力宣传党的好政策,积极倡导邻里和睦、乡风文明。如今的刘兴庄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5000多元增长到2020年的1万多元。

从生产队长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曹海云为村里的发展熬白了头,但他从来没有喊冤叫屈或居功自傲,也不嫌繁琐的事务麻烦。“干了几十年,习惯了。”看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曹海云心里乐开了花,“咱刘兴庄人和全国人民一道过上小康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