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文本
陕西省农业品牌网欢迎您!咨询电话:029-81318081
陕西镇安县达仁镇:产业兴旺蹚出群众幸福路
来源:商洛市镇安县达仁镇人民政府 | 作者:陕西农业品牌网 | 发布时间: 2022-11-16 | 889 浏览 | 分享到:

金秋时节,走进镇安县达仁镇,青山叠翠、碧水环绕的美景格外引人注目。在如画的风光中,片片桑园、茶园点缀其中,群众正忙碌地在自家的产业园中除草、施肥,一个个场景,彰显着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近年来,镇安县达仁镇始终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依托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乡村产业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

深秋的达仁镇美景 镇安县达仁镇人民政府 供图深秋的达仁镇美景 镇安县达仁镇人民政府 供图

精准定位兴产业

达仁镇地处镇安县西南,总面积220.5平方公里,距县城101公里,境内盛产茶叶、蚕茧、板栗、魔芋等农副产品和杜仲、猪苓、白及等野生中药材,森林覆盖率高达87%。如何发挥生态优势是摆在达仁镇面前的头等难题。

“我们立足镇情实际,依据当前产业发展基础,按照‘川道蚕桑 坡间栗茶’的产业发展布局,集中连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实现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达仁镇党委书记马泽博介绍道。

产业兴则百业兴,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关键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镇安县达仁镇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确定了茶叶、蚕桑两大主导产业,形成以象园、农光流域为核心的茶叶产业示范区,以枫坪、丽光、狮子口公路沿线为中心的蚕桑产业示范带。目前,茶叶、蚕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川道蚕桑 坡间栗茶”的产业发展布局基本形成,茶叶、蚕桑产业已成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202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2180元,仅茶叶、蚕桑两项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7%。象园村、达仁镇先后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做优服务强管理

郁郁葱葱的茶园 镇安县达仁镇人民政府 供图郁郁葱葱的茶园 镇安县达仁镇人民政府 供图

产业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服务管理至关重要。镇安县达仁镇牢牢抓住“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这个关键,努力推动好生态孕育好产品、好产品做成好产业,打出强化宣传教育、配套政策保障、加大技术培训组合拳,持续推动茶叶、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镇抢抓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机遇,用足用活各类产业奖补政策,为群众免费发放桑苗、茶苗和专用化肥,全面落实蚕种补贴和农业综合保险政策,进一步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同时,该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改善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先后硬化产业路9条25.8公里,配套滴灌设施9处,动力电已全部通达到村,电力入户达到100%。

为解决群众想干干不了、想干干不好的问题,镇安县达仁镇还积极协调县农业局、农广校等单位来镇开展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举办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四期,培训255人次;开展技能茶叶等产业培训5次,培训580人。

培育龙头强带联

“每年在村上的养蚕室里帮忙养养蚕、管理桑园,离家近,一个月能挣3000余元。”丽光村脱贫户刘汉斌乐呵呵地说。

镇安县达仁镇结合茶叶、蚕桑两大产业,按照“政府引导、主体带动、互助帮扶、共同受益”的思路,以“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农户”三种模式,通过自主经营、产业托管和入股合营等3个增收渠道,将群众牢牢捆在产业链上,实现群众增收有项目、致富有门路。目前,全镇流转土地1005亩,签订入股协议928户,创办茶叶专业合作社70个,蚕桑合作社24个,带联群众1255户4389人,实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