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走进耀州区照金镇照金村,嫩绿的草地上泛着些许鹅黄,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村民新居,家门口的社区工厂,幼儿园、小学、医院应有尽有……行走在村落,一笔笔勾勒出了一幅山乡巨变画卷。
在照金村便民服务中心,说起这几年村上的变化,党支部书记梁万营面露喜色,他只用了四个字,那就是“天翻地覆”。
“以前从村里到县城只能坐大篷车,去一次得花三四个小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活脱脱一个泥人儿。人们打趣,这灰头土脸的样子,一看就是照金人。”梁万营笑着说,“这几年,照金村变化太大了。过去村里人见面打招呼都问吃饭没,现在见面都问上班没。”
过去,照金村村民住在山大沟深的陕甘子午岭里,守着坡田、靠着山林艰难度日。那时,幸福生活对他们来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提及如今的好日子,已脱贫的闵永宏有说不完的话。
“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我们一家人也能住进楼房,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闵永宏激动地说。
过去,闵永宏一家住在破旧的土房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仅靠他种地和打零工为生,很是恓惶。2017年,闵永宏夫妻俩参加了村上的手工艺品培训,没多久,他和妻子便在照金1933广场租了个小摊位,售卖各类手工艺品,除此之外,妻子还在小区物业上班,每个月还有1750元的收入。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闵永宏还搬进了圣源小区,房子虽然不大,但86.44平方米的小空间却让他觉得很幸福。屋内,窗明几净,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应有尽有,墙上的十字绣“家和万事兴”寓意着闵永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在照金村,像闵永宏这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的还有很多人。
在照金村疫情防控点,今年49岁的张耀军是一名志愿者,每每有过往车辆,他都认真查验“两码”,用实际行动守好村口“小门”。
说起以前,用张耀军的话来说,“父亲就有些残疾,不能干重活,家里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如今,张耀军和妻子在商业街开了家早餐店,每年除去成本,还能有五六万的收入呢。同样地,他也搬到了圣源小区,土坯房换成了三室一厅的楼房,旱厕变成了马桶,暖气、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
“要是没有大家对我的帮扶,我咋能过上现在这好日子。现在,村上需要人手,我就赶紧来了。”正在疫情防控点值守的张耀军说。
闵永宏、张耀军生活的变化只是照金村这些年来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现在,照金村村民迎来了新的生活,搬进了规划整齐的居民小区,住上了崭新的楼房,告别了烧煤时代,用上了天然气,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如今的照金,褪去旧貌换新颜,又在书写着奋斗新时代的新故事。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照金看望这里的乡亲们,他希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团结一心,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
这些年来,照金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深情嘱托与殷切期望,抢抓红色旅游、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先后打造了照金纪念馆、照金牧场、国际滑雪场、创意街区等系列旅游项目,建成了社区工厂、设施大棚、光伏电站等特色产业项目,成立了村集体企业照金村集团和照金村文化产业公司,统筹参与镇区、景区的经营管理,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主导,多种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了确保群众失地不失利、离土不离乡,照金村强化市场运作,带动群众增收,把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培育壮大产业作为核心来抓,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由照金村委会和村民出资入股成立陕西照金村红色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照金村文化产业公司,下设景区管理、生态农业管理、物业管理和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等子公司,从旅游客服、旅游产品经营开发、物业管理、安保环卫等方面解决就业岗位300余个,同时鼓励和帮扶有能力、有条件的村民开店创业。
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9万元,高于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个百分点,年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带动全镇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
“现在村民的收入形成了‘股份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商铺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创业收入’五大保障,全村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市民化。近年以来,村里外出打工人员陆陆续续都回来了,一些有想法的大学生也开始返乡创业。”梁万营激动地说。
“日照锦衣,遍地似金”是照金地名的由来,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斗转星移,照金已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土地”。上着班、住着楼房、拿着村集团的分红、在旅游景区开着店创着业,随着照金旅游名镇的日渐繁荣,照金村的农民过上了比城里人还惬意的生活。
推荐陕西优质品牌农产品 服务亿万消费者
陕公网安备 61019102000300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9025868号 营业执照 增值电信许可证:陕B2-202102277 陕西省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经营者备案号:YB26101510220231
指导单位: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陕西省农业宣传信息中心 运营服务:陕西聚锦华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029-813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