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文本
陕西省农业品牌网欢迎您!咨询电话:029-81318081
陕西镇坪县:发展“苦”产业 带来“甜”生活
来源:镇坪县乡村振兴局 | 作者:陕西农业品牌网 | 发布时间: 2022-08-29 | 529 浏览 | 分享到:

镇坪县位于陕西省最南部,辖7镇58个村,总人口5.7万人,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地处全国四大药带之一,全县可考中药材1026种,载入药典的就有426种。镇坪县立足限制开发区、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三区叠加”的基本县情,依托40万亩宜药林地资源,选准中药首位产业为核心支撑,围绕产业链构建利益链、提升价值链,将1200余户市场主体、1.5万余户农户嵌入到中药产业链上,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以上,探索了一条以中药材“接二连三”全产业链布局、逐步发展的中药首位产业,形成了产业强、企业大、群众富、生活“甜”的良好态势。

镇坪县城全貌

镇坪县城全貌

选准首位产业找准产业振兴“支撑点”

中药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坪县立足基本县情,分析资源优势,放眼历史传承,对比成长空间,审时度势决策,把中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培育单品冠军,形成规模化、规范化产业,提升竞争力。

中药材种植基地

中药材种植基地

立足优势定方向。科学分析县域中药资源优势、产品市场潜力、产业发展基础,吃透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政策,抢抓中国药科大学帮扶机遇,对比选择最具传承性、普惠性、成长性的中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确立已获国家地标产品认证的“镇坪黄连”为主打品种,把中药产业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

高标准规划绘蓝图。按照“中药+”“+中药”思路,依托中国药科大学智库资源,制定出台《中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编制“一县一策”项目清单,聚焦中药首位产业发展重点,科学系统编制58个村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为中药首位产业发展明确了目标,绘制了发展蓝图。

全链布局提质效。充分利用40万亩宜药林地资源,因地制宜确定冠军单品、扩大种植规模,全域空间立体布局中药全产业链,实施“七镇十村万顷药”示范带动工程,中药产业迅速壮大,种植基地遍地开花,综合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产业覆盖农户90%以上,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10.6%。

中药产业加工企业

中药产业加工企业

培育市场主体绘制产业振兴“同心圆”

市场主体对市场最敏锐、反应最迅捷,是产业链的领航者,更是产业链建设的重要引擎。该县坚持飞地做加工、县域建基地、校企共研发、全域拓市场,围绕产业引龙头,围绕龙头招配套。

县内建基地。实施“七镇十村万顷药”工程,建设10个黄连专业村、100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坚持政策扶持长期稳定,一次定5年,用活政策“大力丸”;技术帮扶长期固定,一包帮5年,用实技术“舒心丸”;种植生产长期规划,一期分5年,抓好轮作“养胃丸”;市场营销长期订单,一抓保5年,稳定市场“定心丸”。

飞地做加工。面对“三区叠加”的发展约束,抢抓飞地经济发展机遇,在安康市国家级高新区利用千亩“飞地”作为县域工业集中区,定位为现代中药产业园,将一产三产留在镇坪本土,把二产放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承载中药产业链头部企业。建立“亩均效益”招商考核机制,紧盯链主精准招商,中药配方颗粒、振兴中药饮片、利康葛根素提取等一批龙头项目相继落地,26个系列产品投入市场。

校企共研发。积极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借智借力,用好中国药科大学结对帮扶机制,拓展校县、校企合作领域,实现“高校研发、镇坪转化”,先后与浙大、深大等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联系,推动校企合作项目400余个,围绕中药产业链部署科研项目120余个,围绕科研成果布局产业链项目30余个,转化金丝皇菊凉茶、葛根饮料、中药眼罩、百合面膜等中药健康产品20余个。

农户在林下黄连基地务工

农户在林下黄连基地务工

引导村企融合形成产业振兴“链接力”

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推进“一村一企一产业”模式,构建村、企、户建立利益共同体。

龙头引领强带动。采取“绿色产业放进来、龙头工业飞出去”,通过优质中药材资源引进陕药集团、莲花餐饮、一方平康、正大制药、安得药业等重点企业,实施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中药饮片、中药趁鲜加工、中药材基地、工程技术中心、中药商贸物流项目30余个,聚集各类市场主体500余户,中药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加快形成。

村企融合共发展。以中药首位产业为指导,46个企业通过股份、资源资产租赁、订单等方式,与全县5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4200户农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企业、农户“三位一体”共同发力,推进建设中药产业示范村32个,建成黄连种苗示范基地5000亩、标准化林下黄连种植基地10万亩,中药全产业链年带动道地中药材加工贸易2.6万吨、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群众参与共富裕。按照“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思路,建立“两租”“两单”“两股”联农带农机制,确保每个有劳动力的农户都能够在中药产业链条中找到适合自身的产业增收项目,2021年以来,累计有效带动农户11892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产业基础。

黄连产业大户冯克农在林下黄连基地采挖黄连

黄连产业大户冯克农在林下黄连基地采挖黄连

聚合发展要素增强产业振兴“撬动力”

围绕中药市场主体配置土地、人才、项目、技术等资源要素,强化要素保障,培植发展沃土。

聚合土地资源。坚持林下种药建基地,科学化解种药与种粮的用地矛盾,对带动镇村发展的特色产业给予优先支持,基础设施、园区平台、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等一切要素向产业经营主体聚焦,国土空间过渡期用地70%以上向中药首位产业等龙头企业配置。

聚合人才资源。构建以技术推广系统为主,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补充的技术人才服务体系,组建产业振兴技术服务团队,送服务、送技术到田间地头、村组农户,累计引进专家教授80余名,成立技术服务团8个,下派科技指导员58名,有效促进中药基地快速发展。

聚合技术资源。中国药科大联动县农科所建立起中药科研中心,实施镇坪道地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开展野生道地中药材驯化研究,建设稀缺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每个镇建立中心苗圃,确保稳定供苗;严防盲目引进外来种苗,通过源头管控,防止低端种苗冲击品牌声誉。

聚合项目资源。围绕中药产业抓配套,县级融资平台、产业引导基金、担保基金、产业奖补政策优先支持中药龙头项目,统筹落实近亿元资金用于中药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出台《镇坪县中药材种植奖励扶持办法》,以产业奖补“小资金”撬动“首位产业+特色产业”大发展。2021年以来,已撬动近30亿元民间资本投入中药首位产业链,累计发放奖补资金4100余万元、其中直接到户奖补5158户2789.5万元。

镇坪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机遇乘势而上,锚定中药材首位产业,按照分步走策略逐步构建出基于种植基地的科研、加工、康旅、教学等中药材全产业链,创新探索出了巴山腹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