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营绿色富路宽——宁陕县以生态建设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我在这里务工有八九个月了,基本每天都有活干,不出家门就能挣钱,我希望花卉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样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正在宁陕县皇冠镇高山花卉园区务工的皇冠镇兴隆村村民唐明聪高兴地说。
皇冠镇结合“生态立县、文旅兴县、产业富民”的战略要求,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群众持续增收找到了项目。
近年来,宁陕县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把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融合,走出了生态美、产业兴、活力足的国家核心生态功能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绿色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打好生态牌让绿变成金
“我觉得参加本次植树节活动非常有意义,增强了我们植树造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传播了绿色发展理念。”3月12日,宁陕县公安局民警杨全全积极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
当天是第44个植树节,宁陕县组织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在县级植树点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同时,该县还发起“云植树”行动,组织网友在线认养树种,线下专人种植养护。
地处秦岭南麓的宁陕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92.8%,是“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也是国家重点林业县和生态功能区。该县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牢记“国之大者”,汲取“秦岭之训”,不断擦亮“绿水青山”的底色和“金山银山”的成色,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
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宁陕县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行“林长制”,管护天然林240万亩,封山育林22万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9个、垃圾场11个,村级污水处理站23个,森林覆盖率每年提升0.4个百分点,空气优良天数和出境断面水质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前列,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等珍稀保护动物数量攀升,国宝朱鹮从野化放飞时的26只增长到300多只。
该县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国土、林业、水利、环保”四位一体的县镇村三级生态环保网格化工作体系,建立了护林员、护河员、生态网格员专业环境保护队伍,实现了生态环境监管全覆盖、全时段。
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农民也从中受益。该县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坚定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信心,每年兑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230.66万亩3079.885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00万元、库区搬迁补助86万余元、耕地保护补助430万元,通过山水林田等惠民政策的落实,吸纳更多群众参与生态保护。全县参与生态保护的1400名群众年人均增收7000元。城关镇寨沟村是朱鹮野化放飞基地所在地,保护站建立后,当地整合资源开展原生态水稻种植,口感好、品质佳、零污染,组建“绿宝”合作社规模经营,让好产品卖出了好价钱,同时依托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多元业态。
念好“山”字经走出特色路
“我在毛栗坡给人家除草、上肥、施肥,个把月三千来块钱,在挂面厂一个月能拿到一千多,手头上比以前宽松些。”宁陕县金川镇群众陈道霞感慨自己过上了好生活。
陈道霞口中的挂面厂,是金川镇探索天麻深加工,主要从事天麻挂面生产的加工厂。该镇结合镇情实际,积极鼓励群众发展天麻产业,并通过建立农副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
围绕破解保护与发展难题,宁陕县以绿色转型发展为主线,以生态康养为引领,推进与农业、林业、文教、体育、加工产业融合,带动乡村旅游、山林经济等产业蓬勃兴起。
该县围绕“菌药果畜”发展山林经济,实施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年发展食用菌1200万袋,精深加工率达20%以上,板栗核桃稳产37万亩,养殖中蜂3.2万箱、林麝和梅花鹿养殖达1500头,建设天麻、猪苓、魔芋、食用菌等各类专业示范村22个,建成省市级农业园区13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2个,全县生态农林产业覆盖面达75%以上,农民群众从事生态农林产业人均增收2650元。四亩地镇的荣庚林麝养殖公司,以循环农业为方向,园区养林麝、水里养大鲵、地上种林果(林麝饲料林)、林下种药材、空中养中蜂,实现饲料、废料循环利用,成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
宁陕县不断推进产业链条延伸,建成了核桃、板栗、蜂蜜、五味子、猕猴桃深加工生产线和甜糯玉米、食用菌、葛根初级加工生产线,制定富硒产业企业标准2项、新开发富硒旅游产品6个,获得中国保健酒认证1项、绿色食品标志认证3项、有机食品认证2项,新建标准化富硒产业示范园1个,培育规上农林产品加工企业7家,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绿色生产、现代化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该县还依托生态资源,聚力发展康养产业,建成了悠然山、上坝河、筒车湾、子午梅苑等核心景区,打造了皇冠健康小镇、广货街运动小镇,实施“秦岭人家·子午驿站”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工程,培育渔湾、七里、蒿沟、海棠园等特色旅游村,开发了旬阳坝、朝阳沟、天华山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被评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利用秦岭自然教育基地、火地塘教学试验基地,开发科考研学、森林康养、休闲度假、健康疗养等产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效益,点燃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引擎。广货街镇蒿沟村依托秦岭峡谷乐园景区,运营的四季滑雪馆成为国家雪上运动训练基地,助力冬奥会备战训练,当地群众积极兴办农家乐、从事旅游服务、劳务务工,2021年农民年人均收入达21300元,旅游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唱活山水戏唱响振兴曲
“我们渔湾田园综合体项目预计总投资2.8亿元,现在已投入近2000万元,实施项目有白房子咖啡屋、汉唐驿青旅、社区生态中心、1号民宿,2号民宿的基础部分已经实施,87亩土地、32处闲置房屋已全部流转。”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村主任黄晓勇说。
渔湾村通过政府投资,提升了水、电、路、渠、田、桥等基础设施,吸引外地企业投资1800万元实施田园综合体项目,形成田园风光、农业体验、民宿旅居、养老养生复合业态,盘活了村集体资源和村民资产,聚集了乡村人气。项目运营以来,每年旅游综合产值达1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10075元提升到13000元。
渔湾村的发展,是宁陕县近年来发展的生动写照。该县以重点改革和招商引资盘活乡村资源,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让美丽环境成为核心竞争力,城乡因生态而美、产业因生态而兴、群众因生态而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宁陕县先后完成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探索了公益林股份经营、公益林预收益贷款、林权贷款“直通车”、林权“三权分置”、林业碳汇、“两山银行”等全省全市首创性改革,以改革激活山林、土地、资产、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吸纳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务入股经营,支持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
该县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生态内涵,开展子午道、古村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培育了广货街山水文体、安宁兰苑等文化骨干企业,举办秦岭兰花文化艺术节、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提高了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深化“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新风正气,开展法律进乡村、社区、校园、家庭宣传教育活动,设立红黑榜和善行义举榜,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围绕生态康养、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宁陕县强化招商,出台稳投资等40条政策措施,近5年签约招商项目57个,已到位资金157.5亿元,而企业入驻更是带动技术、管理、金融等人才聚集,不少在外的宁陕人纷纷返乡就业创业,让乡村发展越来越有奔头。
“要切实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依托项目生态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高标准、高起点做好产业布局,打造精品,促进乡村振兴。”安康市政协副主席、宁陕县委书记郑红丹说。
推荐陕西优质品牌农产品 服务亿万消费者
陕公网安备 61019102000300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9025868号 营业执照 增值电信许可证:陕B2-202102277 陕西省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经营者备案号:YB26101510220231
指导单位: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陕西省农业宣传信息中心 运营服务:陕西聚锦华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029-813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