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返乡创业能人王金兰(右一)和工人一起整理黄花菜。记者程伟摄
游客在石泉县后柳镇“中坝作坊小镇”的“一扇天下”作坊店里购买手工编制的棕扇。记者程伟摄
记者程伟通讯员许兵
近年来,石泉县为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把发展“归雁经济”作为壮大主导产业、推进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载体,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培育赋能等举措,促进人才回归、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走出了一条具有石泉县特色的返乡创业路,不仅有效解决了乡村振兴农村人才短缺问题,而且让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搭建平台迎“雁”归巢
“进入暑假,前来观光体验的游客明显多了,还有不少学生前来研学。”7月15日,在石泉县后柳镇“中坝作坊小镇”里,陈国盛感慨地说,“这些传统作坊体验,不仅让游客找回记忆中的乡愁,还让当地村民实现增收致富,我的努力值了!”
陈国盛曾是一名下岗职工,1998年,他开始自主创业。多年来,他一直在外打拼。2016年,借助石泉出台促进创业就业等优惠政策的东风,再加上当地镇、村干部的招引,陈国盛成为“中坝作坊小镇”的创立人,开始在后柳镇中坝村移民搬迁社区着力打造以传承、体验和展示乡村手工技艺为主的作坊小镇。
据陈国盛介绍,他采取租赁农民房屋的方式,相继创办了磨坊、油坊、酒坊、豆腐坊、芝麻糖坊等作坊。“中坝作坊小镇”先后成功孵化36个创业实体,带动当地451人就近就业增收,让周边8个村600余户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增收。如今,“中坝作坊小镇”已经成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
近年来,石泉县坚持把当地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发展“归雁经济”的重要承载地,制定出台“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创业扶持措施,累计投资8.58亿元,相继完善了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成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培育各级创业孵化基地平台14个以及县、镇标准化创业中心10个,为石泉籍在外人才回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为推动该县旅游康养、富硒食品、蚕桑产业等六大产业链与“归雁经济”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链主企业,石泉县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提供了投资机会、合作平台和发展项目,同时每年举办招商引资暨名优产品大型推介会,为外出创业能人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据统计,3年来,该县搜集“归雁”创业优质项目122个,回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1022人,创办各类实体3820个。
石泉县县长梁鸿说:“3年来,我们加大力度建平台、促回归、优环境,持续掀起人才回乡、项目回迁、资金回流的热潮。全县累计招商引资370多亿元,近70%的招商项目是由返乡创业人士投资或引荐的,‘归雁经济’已成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
优化服务留“雁”兴业
7月14日,位于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康正兴有机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厂房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加工黄花菜。
“要不是各级各部门包联干部‘保姆式’的服务,我的企业不会发展到如今的规模。”该公司负责人王金兰激动地说。
“县长直接包联我们企业,亲自协调解决企业厂房建设、产业提能等问题;县税务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主动帮我们申请了贴息贷款、出口退税款,让企业流动资金不再短缺;县科协等部门也积极联系建立专家工作站,并成功研发出即食黄花菜、清水黄花菜等新产品,有效延伸了企业产业链条……”王金兰谈起县上系列优化服务举措,如数家珍。
据王金兰介绍,返回石泉县创业10年来,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企业逐渐发展成为集黄花菜种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年出口创汇600余万美元,带动石泉县及周边县(区)8000余户农户发展种植黄花菜3万余亩。
近年来,石泉县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制定了返乡创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归雁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石泉县创业“三百三千”工程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为推动在外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为了留“雁”兴业、助“雁”圆梦,石泉县积极推行编制一本通讯录、开通一条服务热线、开展一次慰问活动、邮寄一封问候信、召开一次座谈会的“五个一”暖心服务机制,实施一个企业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责任部门负责、一个工作专班包抓、一名金融财务管家服务、一名税务顾问指导、一名法律顾问护航的“六个一”帮扶发展机制,“一企一策”“一事一议”解决返乡人员在创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为了给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系统性、便利化服务,该县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归雁经济”服务窗口。为精准落实创业帮扶和各类减税降费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和扶持资金。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向返乡创业者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补贴等3.9亿元,兑现房租、水电补贴260万元,落实减税降费2180万元。
“我们以乡愁乡情为纽带、政策扶持为导向、创业平台为依托,通过优化服务举措,积极引导能人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归雁经济’。3年来,全县累计净增经营主体5052户,带动就业成效日益凸显。去年,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4.64万人,其中县内转移就业达1.35万人。”石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方绪来说。
强化培育聚“雁”赋能
7月6日,在位于中国·石泉富硒食品(预制菜)产业园内的安康及时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该公司负责人陈勇正带领工人,将农民订单种植的茄子、辣椒等新鲜蔬菜加工成预制菜。
据陈勇介绍,他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外出打工,干过酒店管理和市场营销,随后又到深圳市进入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在外打拼虽小有成就,但他始终心系家乡。2017年,他通过县政府的招商引资,回到家乡投资创办富硒食品产业。返乡创业5年多来,他创办的公司年销售额达3.5亿元。2022年,陈勇入选“陕西省首批百名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能人(带头人)”。
近年来,石泉县把富硒食品预制菜作为首位产业重点打造,激励培育企业做大做强,赋能高质量发展。如今,在陈勇等返乡创业能人的示范引领和县上以商招商政策带动下,先后有“自嗨锅”“王小余”“菜字头”等28家企业落户中国·石泉富硒食品(预制菜)产业园,带动全县3万余户5万余人实现增收。2022年,石泉县预制菜产业实现产值54.6亿元,年收购、销售农副产品20亿元。
与此同时,石泉县大力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流计划”,全面实施柔性引才引智工程,采取技术支持、合作经营、聘请顾问等方式引进急需人才。通过基地实训、实践锻炼、学历提升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返乡创业人才队伍。同时,该县整合资源设立“归雁经济”创业培训中心,广泛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升返乡人员创业能力。
为了让返乡创业者和其创办的企业有地位、有荣誉,石泉县每年评选表彰“十佳‘归雁经济’实体”和“十佳返乡创业能人”。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表彰创业典型63名,80余名返乡创业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10余名创客被推荐为县、镇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我们目前着力培育开放产业,做优开放平台,营造开放环境,引进开放人才,推动产业、就业、创业融合发展,努力让石泉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成为人才集聚的高地。”石泉县委书记陈莲说。
推荐陕西优质品牌农产品 服务亿万消费者
陕公网安备 61019102000300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9025868号 营业执照 增值电信许可证:陕B2-202102277 陕西省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经营者备案号:YB26101510220231
指导单位: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陕西省农业宣传信息中心 运营服务:陕西聚锦华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029-813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