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文本
陕西省农业品牌网欢迎您!咨询电话:029-81318081
余和民:返乡搞养殖 开避致富路
来源:陕西农村网 | 作者:陕西农业品牌网 | 发布时间: 2023-04-13 | 977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笔者走进城固县五堵镇分水村二组一家家庭养殖场。眼见无尽的春色萦绕在农家院,阳光暖暖地洒进小院,像一条锦缎,使农家小院变得生机勃勃。42岁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者余和民,正在忙碌着给圈舍里的猪牛添加饲料。

余和民说,他19岁那年,怀着对山外世界的憧憬,拿上老爸给的500元路费,就独自一人出门了,汇入打工大潮。这一走就是整整22年,这期间,他先后到过河南、内蒙古等地煤矿挖过煤,去河北、甘肃等地开采过金矿,还去江苏一农机厂当过工人。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让他逐渐厌倦,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打工始终不是长久之计,便萌生了回家创业的念头。

2022年秋,余和民辞掉工作,回到家乡创业。他通过市场调研,请教相关专家,了解到家乡气候宜人,地多粮多,饲草资源丰富,发展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猪牛繁殖力强,催肥快,出栏周期短,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于是,他把养殖场建在了老家桂花树沟。为了加快建设进度,余和民起早贪黑,和家人、工人们一起忙碌,吃饭、睡觉全在工地上。两个月的时间,投资10多万元,将家门前的一块空闲地整理出来,建起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养殖用房11间,购买了饲草粉碎机,又投工投劳拓宽了养殖场门前的道路。至此,一个小型养殖场基本建成了。

在硬件设施初步完成后首批引进二元杂交优良猪仔15头,西门塔尔良种牛犊10头。从此,余和民踏上了特色养殖的创业路。

养殖场建好后,余和民正式开始了生猪和肉牛养殖。创业之初,为了保证成活率,他吃住在养殖场,以便于随时观察猪和牛的动态。同时,严把消毒关,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防止病毒传染。为过技术关,使自己尽快成为行家里手,他先后购买了一批养殖技术书籍,又上网捜集猪牛养殖资料,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篇篇地啃,用“滴水穿石”的毅力一份份地学,不懂就问。村组干部,上面临时下来的畜牲农技人员都成了他的先生。他还带上妻子远赴渭南、富平等地,参观养殖大户,从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养殖产业大户学习取经。通过刻苦学习和实践,他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饲养技术。他精心管理,科学饲养,引进的小猪仔,平均体重已达到了70公斤,牛犊体重也增涨迅速,每头体重都在500公斤以上。

养殖获得初步成功,余和民收获了返乡创业的“第一桶金”。“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收入20万元没有问题。”算着这笔经济账,余和民心里乐开了花。

可是,余和民并不满足,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计划明年迁建养殖场,建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养殖企业,扩大规模,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形成繁殖、养殖、产品销售一体化模式。同时,再建一个鸵鸟养殖场,开避新的养殖项目,继续开拓自己的养殖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