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文本
陕西省农业品牌网欢迎您!咨询电话:029-81318081
商洛市商南县金丝峡镇二郎庙村:村史馆里话振兴
来源:陕西学习平台 | 作者:陕西农业品牌网 | 发布时间: 2022-11-07 | 1107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郎庙村探索以村史馆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子,通过创建村史馆凝聚了民心,也留住了群众的乡愁记忆,提升了致富的“精气神”,村上还精心擦亮村史馆名片,抛“馆”引玉,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走出了一条符合二郎庙村实际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村史馆所在地二郎庙村太极湾航拍图

村史馆所在地二郎庙村太极湾航拍图

商南县金丝峡镇二郎庙村地处秦岭南麓武关河下游,距国家5A级景区金丝大峡谷15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共510户1558人,2018年被评为陕西美丽宜居示范村。二郎庙村属典型的秦楚文化交汇地,陕南传统农耕文化影响深远,民俗文化地域特色鲜明。为挖掘保护农村历史文化,留住文化根脉,二郎庙村以村史馆创建破题乡村文化振兴,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同时,也弘扬了传统文化,涵养了文明乡风。村上以村史馆建设为契机,相继打造出了“民心树”文化广场、欢乐农场采摘体验园、陕南茶馆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项目,产生同频共振效应,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新动能。

建一座史馆 聚一方民心 汇八方合力

一是搭建平台汇民智。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参与作用,听民意、遵民愿、汇民智,通过微信互动、专题调研等方式组织村里老教师、老模范、老党员和热心群众共同参与村史馆规划建设。邀请相关专家和乡贤能人一起制定《村史馆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陕南传统农耕文化特色主题。二是帮扶单位挑重担。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帮扶部门商洛日报社文化单位的专业优势,组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专班,帮扶单位从资金、人力、设计上对村史馆建设给予全面保障。工作专班利用半年时间对当地老物件和文史资料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并形成16个章节3万余字的村史馆文案,收集整理有价值老图片、老物件、旧书籍等共计300多份,为建设村史馆、立体还原二郎庙村历史记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干群互动聚合力。干部带头行动,免费捐赠有价值老物件、旧证件,引导动员群众积极响应。出台《村史馆捐赠奖励措施》,对捐赠者按照标准给予奖励并办理捐赠证书,将各家各户捐赠及出工情况在村史馆里张榜公布,营造争先抢干建设村史馆的良好氛围。通过有效动员,当地群众主动将3间民房以很低租金流转给村委会作为二郎庙村史馆主体建筑,馆内展出的230余件展品中,群众自发捐赠的展品达185件。

村史馆里的老物件吸引村民常回来看看

村史馆里的老物件吸引村民常回来看看

收一馆“村史” 书“一段乡愁” 提致富精气神

一是留一馆“乡土气”,承载浓浓乡愁记忆。一方面,村史馆主体建筑完全保留土夯墙、黛青瓦、木椽梁的陕南民居风格,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木扇门、木花窗进行翻修,保持陕南民居“土味儿”。建成后的村史馆不仅朴素大方,冬暖夏凉,还“接地气”,让很多住上楼房的村民在这里找到陕南老家记忆。另一方面,村上坚持始于民,归于民的原则,集中展出群众捐献的老织布机、圆租斗、腌菜缸等60多个老物件,在传承记载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让群众不出家门口就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二是造一馆“文化味儿”,吹响和谐文明新风。村史馆民俗文化展室里详细展示各大家族乡贤名人和良好家风家教事迹,开发村史馆讲解员公益岗,在管好日常的同时,着重讲解乡贤事迹、好人好事,弘扬乡贤精神。坚持建馆为民,积极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学生等入馆参观,定期举办各种文娱活动,把村史馆建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休闲书屋”,以此涵养乡风文明,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三是载一馆“苦干劲”,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一方面,村史馆将二郎庙村数百年来的时代变迁通过苦难岁月永难忘、翻身当家做主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和阔步迈进新时代四部分展示出来,辅助老照片、老物件、乡贤采访录等载体,展现出了每个时期群众埋头苦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激励子孙传承好这些精神遗产。自2022年4月开馆以来,村上已先后组织20余场次参观活动,群众和游客自发前来参观达5000多人次。如今,二郎庙村史馆已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阵地和网红打卡地。通过建设村史馆和相关文化载体建设,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村子更美了;邻里纠纷减少了,民风更淳朴了;好人好事更多了,村风更文明了;自主创业就业意识更强了,乡村振兴斗志上来了。

亮一馆名片 活“一池春水” 激振兴新动能

一是多馆融合打造文化“加油站”。将村史馆与村档案馆、农家书屋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结合起来,与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村史馆的文化价值,实现一馆多用,将村史馆打造成聚民心、暖人心的文化“加油站”。二是擦亮名片讲好乡村故事。借驻村帮扶媒体单位力量,把村史馆作为推介二郎庙村的窗口,讲好二郎庙村美丽宜居故事。先后通过省、市、县多家媒体对村史馆进行宣传,制作二郎庙村史馆宣传短视频50多个,吸引市内外20多名网红人士到村采访,拍发短视频,最大限度将乡音、乡情、历史变迁和产业振兴展现出来。通过宣传推介,村史馆展品“活”起来,二郎庙村人气“旺”起来,良好乡村形象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三是“抛馆引玉”同频共振兴文旅。将村史馆的建设与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融合,与乡村休闲游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有效衔接,同频共振,互促共赢,为赋能乡村振兴开创良好局面。通过创建村史馆,成功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打造了陕南茶馆和农家乐项目,传承当地的茶文化和金丝十三花饮食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利用火箭残骸落地二郎庙,开发出了卫星科普基地;利用现代香菇产业基地打造了食用菌采摘体验园;借助旅游人气,创建了二郎庙香菇、蜂蜜、花生油、手编草鞋等多个“农旅文”特色产业品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村史馆让村子人气旺起来

村史馆让村子人气旺起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二郎庙村将村史馆作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通过村史馆里话振兴,带动群众口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生活美起来。二郎庙村还将继续用好、管好村史馆,撬动更多乡村文化振兴新引擎,助力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